江蘇張家港:探索建立“退役軍人服務站+人武部”保障模式
江蘇省張家港市探索建立“退役軍人服務站+人武部——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體系”服務模式,通過共建服務保障機制、共搭服務保障平臺、共享服務保障資源,形成從參軍入伍到退役返鄉全流程有效銜接,不斷營造尊崇軍人、關愛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。
聚合力量,探索服務保障新機制
針對人武工作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服務對象高度重合的特點,按照“人員不減、編制不減、機構不變”原則,從有利于工作開展的實際出發,由張家港市人武部副部長兼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,區鎮人武工作與退役軍人工作分管領導為同一人,武裝干事與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合署辦公,符合任職條件的村(社區)民兵營長兼任退役軍人條線負責人,民兵應急連與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伍統一指揮調度,為完成疫情防控、防汛抗旱等各項應急處突任務提供堅實助力。梳理形成一個基層人武部和退役軍人服務站規范化融合建設標準、一張職能劃分圖、一套權力運行圖及一條年度工作統籌時間軸,建立議事協調機制,每月召開一次“退役軍人+人武”工作例會,同步研究部署有關工作,著力實現既各司其職又高效協同的良性管理機制,達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資源整合,打造服務保障新陣地
張家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、人武部聯合深入區鎮勘察選址,按照科學設計、合理規劃、節儉實用的原則,采取建設獨棟辦公樓、整層或半層辦公樓、相對集中辦公室等場地共建模式,統籌人武“三室一庫一家”標準化建設和退役軍人服務站“五有”標準建設要求,積極推進人武部規范化建設與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聯動發展,辦公室、接待室、資料室、學習活動室、榮譽室、老兵調解室等共享共用,形成功能完備、要素齊全的融合辦公場所,打造退役軍人黨性教育陣地、國防教育宣傳陣地及服務保障的“最美窗口”。
工作聯合,形成服務保障新動能
一是雙擁共建走深走實。張家港市人武部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組建擁軍支前軍地協調工作組專職小組,制定《擁軍支前工作方案》,探索開展擁軍支前工作隊伍規范化試訓,全面發揮服務備戰打仗功效。聯合開展雙擁走訪慰問、光榮牌懸掛、立功報喜等活動,共同推進少年軍校、國防教育館、雙擁館等陣地建設,協同創作一批優秀雙擁文化作品。聯合爭取家屬就業、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優待政策支持,從制度層面讓軍人安心服役、獻身報國,讓退役軍人獲得感成色更足。二是閉環服務用心用情。部站聯合開展“一體化”服務,將征兵宣傳、入伍歡送、信息采集、新兵回訪、返鄉歡迎、民兵預備役登記、待安置期教育管理等事項“一站式”協同服務辦理,形成聯合推動服務工作的良性循環。三是就業扶持落地落實。積極走開“帶編入伍”新路子,動員鼓勵企業出臺包括服役期間保留勞動關系、崗位職位、發放入伍獎勵等優惠舉措。深入開展退役士兵(士官)“積分進村”,出臺《關于實施退役士兵(士官)村干部培養工程的意見》。截至目前,共有86名退役士兵(士官)通過積分成功“進村”。帶編入伍無后顧無憂,積分進村讓前路暢通,兩項政策互為補充,實現了從入伍到退役的就業閉環保障。